“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想做好调解工作,必须有奉献精神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这是商洛市镇安县回龙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登平的工作感言。十几年来,杨登平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既担任着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全村的党建工作,又兼任村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着全村的人民调解工作,他用心用情服务群众,谱写了一曲为民服务的赞歌。2023年11月,该村被市司法局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24年2月,被省司法厅、民政厅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
2024年5月,双龙村老张、老李两位村民找到杨登平,他们两家都说自己的宅基地被对方多占了。农村宅基地纠纷是最常见的矛盾,但杨登平却从来不会在调解上掉以轻心。实地调查,走访这是杨登平向来的习惯。
来到老张、老李居住的院子里,杨登平向村民们了解了情况。原来,这两家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屋连着屋,房挨着房,房子是两家老一辈建起的,至于界畔在什么地方都不太清楚,所以才为界畔争吵不息,继而相互抡起锄头准备厮打。
杨登平通过走访院里知情的两位长者,又翻阅了村上存档15年的村界图纸,查阅了镇土管所八六年房屋确权档案,心里终于有了底,把老张、老李两家人叫到一起苦口婆心做工作:“都是乡里乡亲的,又住在一个院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一次不行,就两次……老张、老李两位村民被杨登平的诚心打动,说出了心里话。原来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宅基地面积少了,以后如果想再建房没地方。杨登平了解情况后,提醒老张、老李两位村民:“如果这纠纷弄不清,以后想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搞建设肯定要等纠纷彻底解决,才会给审批,是谁的就是谁的”。老张、老李两位村民都松了口,答应丈量划分宅基地界。杨登平趁热打铁,拿起卷尺,喊上两位村民的家人到场,按照15年前的村界图纸,镇土管所的房屋确权档案和两位健在长辈的回忆佐证,给他们划出了宅基地界,事情得以圆满解决,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用行动书写调解担当
一件纠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调解,小纠纷也可能发展激化,酿成大的事端。回顾十余年的调解工作,杨登平深深体会到,调解工作虽平凡细小,但作用却不可小觑。他始终竭尽全力履行好一个人民调解员的神圣职责。
前些年,村里的村民王某和刘某因土地纠纷问题产生矛盾,王说刘占了他的承包地,刘说王占了他的承包地,先是双方争吵,继而大打出手。造成刘某妻子受伤。两家为此剑拔弩张,眼看严重事态一触即发。在这紧急关头,杨登平带领村上的另外一名调解员及时赶到。面对情绪激动的王某,杨登平千方百计地进行安抚,几个小时没顾得上喝一口水,一边找来当时划分土地到户的3位当事人,另一方面让村文书找来村上保存的土地承包花名册,在充分的证据佐证下,最终王某向刘某一家人道了歉,说自己对承包土地界不清,差点闹出了大问题,并主动赔偿刘某妻子的医疗费和误工费,两家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近五年来,通过用心用情全村化解调处各类矛盾56件,化解调处成功率达到100%,杨登平撰写调解笔记5本,他的村“和为贵调解工作室”也成了群众经常光顾的地方,许多村民到村里办事,经常会到调解室里坐一坐,喝一口他递上的热茶。这调解室也成了免费的法律服务室,群众平时家里遇上事,想签个合同,或立个字据,杨登平总是爽快地帮忙。这调解室,更是群众办事的引导室,群众办事盖章不知道去哪儿办,不知道该找谁,杨登平总是热心相助。正是带着这种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杨登平的调解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匡培印 辛恒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