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履职故事丨高洁: 调研为基,履职为民

作者:高虎

“提案的根基在调研,底气在实践。”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履职之路上笃定前行。

“自2018年以来,全国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高达98.9%在诉前便得到有效整改,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检察公益诉讼所秉持的‘双赢多赢共赢’以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2月28日,高洁与记者交流时说,检察公益诉讼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拓展,不仅反映出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的现实需求,更凸显了其制度价值与发展潜力。

基于此,高洁连续3年围绕加快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程提出具体建议。今年,她的提案将进一步聚焦立法衔接与科学性,力促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公益诉讼制度。

目前,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之中,已进入立法快车道。在实践方面,检察机关办理的大量公益诉讼案件,涵盖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涉及“4+11+N”个法定领域及新增领域。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多种方式,为立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实践样本。在办理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案件时,跨区划检察院与区划检察院协同办案,统筹指挥、上下联动,切实守护了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2024年,陕西省检察机关办理黄河流域公益诉讼案件超千件,督促恢复湿地、耕地等生态面积达数千亩,以法治之力为黄河中游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

“当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积极配合支持全国人大开展好调研、讨论等工作。检察公益诉讼法立法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高洁满怀期待地说,这部法律若顺利出台,将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首部检察公益诉讼法。

在履职过程中,高洁始终将目光聚焦民生热点领域。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高洁深入调研后发现,全国专门学校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为此,2023年、2024年,她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的建议,推进建设专门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及管理等,全力推动教育部门与司法部门协同发力。

教育部认真办理委员提案,及时予以答复,积极作为,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政府开展工作。2024年,陕西省成立了省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进专门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两所专门学校投入运行,新建一所省级专门学校即将开始招生,且未来相关地市将至少建设一所专门学校。

养老服务也是高洁重点关注的领域。2月19日,在十里铺街道李家堡社区养老服务站,高洁与社区的十几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养老需求。

“假如你们年龄再大些,行动不便需要照料时,是愿意去养老院还是选择居家养老?”面对高洁的提问,老人们纷纷表达心声,“肯定是居家”“在社区里养老就挺好”。

高洁说:“对于中国人而言,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故而,如何通过社区平台提供更多服务支持,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日,高洁先后走访了西安银行纺织城支行、十里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李家堡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大食堂。通过深入调研,她对今年参会建言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

“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高洁认为,鉴于绝大多数老年人倾向居家养老的现状,应着力扩大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建立并稳定邻里互助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让养老服务资源更贴近老年人的周边、身边与床边。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感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发出呼吁。后续,我还将继续深入调研,梳理出具体可行的建议。”高洁坚定地表示,“我会把大家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为中国养老事业发展探寻更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若一年不够,那就提两年,持续为这件事发声。”

从深耕司法实践到聚焦民生提案,高洁以“小切口”撬动“大作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生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担当与情怀。

展望未来履职之路,高洁表示,将立足本职工作,始终把“群众观点、人民立场、依法治国”作为履职重点,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与创造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高虎)

(编辑: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