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村里已经生活40多年,见证了村子的变化,村史馆留下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可以让现在的娃娃们记住村里的历史,记住我们的根在哪。”汉台区龙江街道西郑营村村民郑光锋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汉中市汉台区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千万工程”、着力打造特色和美城乡的一个缩影。
11月27日,记者参加汉台区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改革、新实践”省市驻汉媒体采访活动,实地感受到汉台区系统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及乡村(社区)发展新变化,一幕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令人感慨。
近年来,汉台区锚定“走在全市前列、争做示范”目标,坚持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紧扣六大方面41条建设内容,突出9个省级示范村和24个市级重点村创建,聚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郊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等重点任务提能升级,构建“多村引领、百村升级、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开创了“千万工程”汉台实践新局面。截至目前,狮子、花果、皇塘、吴庄、红星5个村已通过第一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验收,在建的9个省级示范村短板指标全部补齐,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0万元。
冬日的暖阳下,龙江街道办西郑营村别有一番风景,街道宽敞整洁,院落银杏树金黄透影,彩绘文化墙耀眼,村文化广场文艺队正在排练舞龙舞狮节目,“幸福院”里老人们休闲地打着娱乐麻将……走进4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一件件老物件诉说着历史变迁,一代代村里匠人简介书写着西郑营村的奋斗史,一个个愿景目标激励奋进。该馆的建立,延续了乡村文脉,留住了乡愁,也赋予文明乡风建设深厚底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我们村文艺队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会开展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演出,还参与了“非遗进景区”“龙游花海”等多场大型演出呢。”村秧歌队队员付艳杰高兴地对记者说。
西郑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贵安介绍,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606户2120人口,主导产业是优质粮油种植和大棚蔬菜。村里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文艺队,文化活动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设了群众幸福院,开办乡村食堂,为村内240余名老年人搭建集营养餐食、日间照料、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利用道德讲堂、道德楷模榜、评选表彰活动等载体,树典型激励带动,以淳朴文明的乡风浸润人心。打造了“孝老爱亲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村民们主动参与到共建共治行动中,现已创建成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
汉台区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号工程和主抓手,谋划布局了“两横三纵”示范带,将106个村纳入创建计划,每年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村30个以上,梯次推进升级,谋划建立164个“千万工程”补短达标项目库,整合各级各类项目381个,投入财政资金1.54亿元,9个省级示范村村均投入达到432万元,健全机制,专班运行。目前,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大提升,环境实现“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农村基本服务和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结合城市消费需求,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经济业态,持续做强产业的“土特产”文章,实现了集体经济“强村”带“民富”双向发展。今年三季度,一产增加值12.12亿元,增速3.3%,农民人均收入13769元,增速7.5%。
汉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刚表示,下一步,汉台区将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做强蔬菜首位产业,做优果品、渔业等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同时健全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卫生、托育等服务短板,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何晓菲 杨春建 记者 张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