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传媒网 > 观点 > 秦平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科技支撑

作者:秦平

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施行,明确“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S10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江西试飞成功并发电,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实现高空风能向电能转化;位于湖北武汉的光谷未来产业研究院正持续跟踪发掘未来产业重点项目;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正在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开年以来,我国加力推进科技创新,生机勃勃的科技事业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劲拉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基础研究方面,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国之重器方面,“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当前的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为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作出了关键性贡献。目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十一位,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劲实力。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持续发挥科技创新战略作用,以科技创新助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

乘势者上,驭势者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不仅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还深刻重塑了国际竞争格局。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面向未来,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基座。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必须紧紧围绕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不断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科技支撑。(秦平)

(编辑: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