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部署了“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8个方面40项具体工作举措,这些工作措施紧紧聚焦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必将有力推动今年“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刚刚过去的2024年,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形势复杂严峻条件下,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总产量首次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乡村全面振兴展现出生机勃发的景象。新一年里,必须持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金钥匙”,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重。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要看到,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无论在任何时候,解决好吃饭问题都不能懈怠、不能马虎。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统筹推进、集成发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58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逾390个,培育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这些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各地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走特色发展之路,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就能为“三农”发展不断厚植产业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具体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三农”工作第一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让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变、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秦平)